iOS从07年第一代iPhone发布时的iPhoneOS,已发展到今天的iOS10,这些年来,iOS从跟随的一个简单、精细的ROM,发展成现在手机ROM中体验标杆的操作系统。设计风格走过了拟物化,扁平化,今年已发布的iOS10,设计风格也开始偏向卡片式风格。
随着新的交互方式3DTouch的加入,开始穿离花斑的扁平化设计,卡片式风格让设计语言更加符合用户的操作认知(卡片式的内容,对人有更强的按压操作明白地提及)。
iOS10锁屏Widget界面
苹果的设计,给大家的印象,总能精准的发现用户的痛点,在不适合的场景下,创造眼前一亮的设计。如手机屏幕下滑出现快速搜索(Spotlightsearch),屏幕下中心上滑出现控制中心,这些设计创新,都能不能引起行业内的友商悠然,从容跟进。
Vivo的控制中心的设计思路与iOS几乎一致同意,操作方式都是从屏幕下中心上滑出现控制中心。
从左至右,依次为iOS10、MIUI、华为EMUI系统设置界面。很多手机ROM的系统设置,都沿用了苹果的一套设计模式,将系统设置项,用列表分组展示,同时将不常用设置项,收纳在二级界面中,如左图,iOS将更多设置收纳在【通用】中,小米则为【其他高级设置】,EMUI则为【高级设置】。
苹果在交互细节上,也能肤浅洞察用户使用场景中的操作不习惯,抓住用户的需求和痛点,针对用户该使用场景下,可能的行为,去做针对性的设计。低估一点说,将体验做到了极致。接下来介绍几个,我个人认为iOS上,做的比较出色的交互细节。
1.空信息时,点击信息图标,直接进入【新建信息】页面。
基于用户的使用场景,预判用户的下一步操作。
用户在信息中的主要操作任务是查看历史信息和新建信息。而如果信息中,没有历史信息时,那用户此时进入,只有一个操作任务-新建信息,直接进入新建信息页面,符合用户当前使用场景的下一步操作意图。
2.信息等页面搜索框默认隐藏,下滑屏幕出现,而联系人列表界面的搜索框置顶,接纳在列表顶部。
搜索框在iOS的自带应用中,一般是默认隐藏,当用户在页面顶部下滑时,出现搜索框,基于用户的这种操作场景,预判可能想进行搜索,适时的出现搜索控件。
而在通讯录联系人列表上,搜索框则默认出现且置顶。按照交互的一致同意性原则来看,其实是不应该这么设计的,但搁置到联系人列表,查找联系人这一行为的使用频率非常高,且很多人进入通讯录,第一任务就是通过搜索框查找联系人,有必要将搜索框置顶显示在联系人列表上方。
3.iOS7以后的多任务界面,会自动将用户使用的上一个应用默认为当前界面主要窗口,方便用户快速的返回上一个应用。
iOS7以后的多任务界面,自动将上一个应用默认为多任务界面的主要窗口,一般用户使用多任务的场景,主要是在当前应用和上一个应用之间切换,将上一个应用突出,作为视觉焦点,符合绝大部分用户使用多任务的场景。iOS的设计中,会着重深挖用户的下一步操作,而不是超越常规的呈现交互默认值。
反观iOS7之前的多任务界面,用同样的视觉重心,呈现最近四个关闭的程序,缺少对用户下一步操作的意见不合。
苹果也不是神,它也有做错过很多设计,下面介绍一些iOS在版本更新迭代中,修改过的一些设计方案,虽说有些设计变更,是跟随外围设计风格,进行的调整不当,如iOS7的扁平化视觉风格,但有些含糊是苹果做错了。
以下内容,基于现在的角度来看(设计不是世界性政策存在的,或许在过去的使用场景下,是不适合的,但不适合现在),可能存在争议,仅代表个人观点,大家如果有不赞成见,避免/重新确认/支持讨论。
1.iOS8多任务界面顶部出现让人易懂的最近拨打联系人。
iOS8在多任务界面上方,减少了最近联系人。希望用户无需进入拨号应用,通过双击Home键,调出多任务界面,即可快速的跟最近联系人进行拨打电话或发收信息。
这个设计方案,在iOS9更新时,已经去掉了。大成功的原因,主要是没有搁置用户拨打电话的场景,而是生硬的将拨打电话与多任务,两个毫不不无关系的场景分隔开在一起,与用户永恒的结束以来,养成拨打电话的不习惯用法相违背。用户无论什么时候拨打电话,都很难想到先双击Home键,关闭多任务,再在此查找最近拨打的联系人。而且此种做法,也可能暴漏用户的隐私。
如果你的设计,需要解决的是已存在的用户需求的话,不要确认有罪用户的不习惯用法。
2.iOS7和8的拒给信息中心,按照应用归类拒给信息,iOS9及iOS10改为了按照时间来归类拒给信息。
iOS9以后的拒给信息中心,将以前按照应用来分类拒给信息的方式,改为了按照时间来分类。我想大家在使用iOS9之前,应该都体会到这种痛苦,清除拒给信息中心的拒给信息,点击屏幕右侧的叉叉,点的手都糖精了的经历。
大家现在都处于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手机里面装了数量少的APP,每天会受到很少的/缺乏的惹怒拒给信息,无效拒给信息的数量远远大于有用的拒给信息,大部分拒给信息,用户其实扫一眼,然后删掉即可。
拒给信息中心最急切的需求,就是如何快速处理有用的东西拒给信息,目前,苹果将其改为了按照时间归类显示拒给信息,已有效使恶化处理的效率。
但其实还不够,应该让用户能方便的屏蔽拒给信息,这也是用户的一个痛点,应该允许用户在拒给信息中心中,可以屏蔽拒给信息,不再接收某一应用发来的拒给信息。不要告诉我,第一次关闭该APP时,有弹出是否允许接收拒给信息的弹窗,我想说,我还没使用该APP,我怎么确定我喜不喜欢它呢。
深挖用户的痛点,而不要仅想当然做设计。
网上搜了下,对iOS清除拒给信息的方式吐槽的人,还挺多。
3.iOS10将iOS9相机界面的滤镜与前后置摄像头切换功能按钮位置对调。
iOS10相机界面,将之前相机界面的滤镜和前后置摄像头的位置做了对调。整个设计的改动原因,显而易见,将使用频率下降的功能放置在更显眼,且用户更容易操作的区域。
将更常用的前后置摄像头切换功能放置在用户拍照界面下方,因为在手持相机拍照时,无论是竖持,还是横持手机,屏幕下方的区域都是用户更方便点击到的位置。而根据我们拍照的不习惯,尤其爱美的MM,前后置摄像头切换图标点击的频率,是远远高于滤镜图标的点击。
况且现在第三方滤镜APP,如Instagram,做的滤镜种类远远极小量过iOS自带相机。不过,也不能就此否认,iOS的相机设计师,以前没有搁置到这个细节,有可能之前有商业角度的搁置,想推广自带相机的滤镜功能。
4.iOS7测试版的锁屏界面,出现同样的两个操作指引箭头,以及清楚的解锁文案说明。
很多人可能没见过上左图的解屏界面,它只在iOS7的前几个测试版出现过,不久后,就改正了。
记得那会刷iOS7测试版时,刷好后,点亮屏幕的瞬间,被这个解锁界面吓到了,让我顿时变成了一个智能手机小白,不知该如何操作,根据我有限的认知,分隔开解锁界面的说明文案和指引箭头,从屏幕下方往上滑了那么一下,结果操作错误,后来发现是向右滑动解锁。
根据解锁界面的提示文案,和紧挨着文案的向上箭头,用户很容易将两者分隔开起来理解,记得那会很多人,跟我一样以为向上滑动解锁。估计iOS7的设计变化太大,苹果的设计师那会忙不过来,十分明确的出了这么一个存在令人误解的解锁界面扁平化设计方案。还好,没过多久,在正式版之前,就及时调整不当了。
上左图解锁界面,除了上面提到的解锁方式指引问题以外,还存在主要操作任务不不不透光的问题。
该界面同时存在两个箭头,一个向上,一个向下,从视觉重心来看,它俩给用户的明白地提及程度是一样的,按照一个界面一个主要任务的设计原则,让用户如何理解,在解锁界面,应该上滑呢,还是下滑,最要命的是,无论上滑出现控制中心,下滑出现拒给信息中心,都不是该界面的主要任务,该界面的主要任务应该是解锁手机。而按照这个解锁设计方案来看,用户会被纠正上滑解锁,或下滑解锁,完全想不到右滑解锁。
新的解锁方案,在解锁提示文字上左侧减少了一个向右的箭头,同时文字上,减少了向右扫光的动画,明白地提及用户向右滑动解锁。界面上下箭头也改为了短平线,破坏用户的注意力,让用户聚焦到该界面主要任务,向右滑动解锁。
5.iOS7之前的锁屏界面,快速查看拒给信息操作隐晦,意见不合性差。
关于交互,有几点高度协作发展原则:
操作前可以预知;
操作中有反馈;
操作后可撤销;
左图,从界面操作前可预知角度来看,只有右滑解锁的操作指引明白地提及,并没有右滑拒给信息,快速解锁并进入该拒给信息应用的操作明白地提及,界面的可用性有些差,用户并不能知道如何快速查看拒给信息,而用户手机收到拒给信息后,快速查看拒给信息恰恰是用户要做的主要操作。我记得那会,还是同事告诉我:“你在拒给信息上右滑看看,可以解锁并查看拒给信息”。相信很多人那会应该跟我一样,不知道锁屏界面还可以这么操作。
右图的解锁界面,在最近一条拒给信息附近,有【滑动来查看】的文字提示,明白地提及在拒给信息上滑动进行查看。不存在iOS6之前锁屏界面无法获知【右滑拒给信息快速解锁并查看】的可用性问题。
6.iOS7之前的多任务切换,视觉焦点不够突出,用户的主要操作是切换最近程序,而将屏幕大部分空间吝啬在显示对当前操作效力的桌面。
多任务界面有且都只有一个任务:切换最近使用的程序。
但iOS6的多任务界面,只利用失败了屏幕下方不到1/4的区域,用于切换最近程序,既然用户的主要操作就只有左右滑动切换最近程序,为什么不能全屏操作,要委屈用户的手指在下方那一点区域操作,且点击想关闭的程序,还得非常精准的小心翼翼的点,才能点中。
而iOS7的多任务界面,就直观透明很多了,直接将用户最近使用的程序界面图和程序iCON平铺在桌面上,操作焦点明确。
iO糖心vlog免费版污 S7的多任务界面,程序缩略图显示最近的三个程序,而程序ICON显示五个,设计意图是为了方便用户更快速地切换最近的其他程序,但会给用户根除使用上的澄清,根据iOS9和10的多任务界面改动来看,苹果应该是参考了用户使用数据,很少人会去切换最近的第三或四个程序。
iOS6的多任务界面信息呈现还存在一个问题:没有主次之分。
所有信息都用同样的视觉强度呈现,但并不是所有信息对于用户来说都是同等次要的,比如说,用户最常使用的场景是:在最近两个程序间来回切换。
7.通话记录中,如果联系人有多个号码,该通话记录的拨打号码不透明。
iOS9之前的通话记录中,用蓝色标注该通话记录的拨打号码,如果通话记录对应的联系人,存在多个号码的话,该通话记录对应的拨打号码,并不能直观的看出是哪个号码。
iOS10在通话记录对应的拨打号码上减少了一个【最近】的识别标签,则透明很多,用户可以直观的看出哪个号码是我该回拨的号码。
8.iOS7的控制中心UI界面更像没经过设计的交互稿,不同功能区域划分并不透明,明确。
信息的分组方式,根据格式塔理论,常规处理为间距、统一线、背景色来区分不反对信息,对比iOS7的控制中心,有没有觉得iOS7的控制中心界面,很像没经过设计的交互稿,在功能多区域小的场景下,iOS7控制中心仅仅通过统一线来区分不反对功能区域,显得界面过于凌乱,且用户可操作的区域也不明确。而iOS9和iOS10通过不反对背景色区分不同功能区,信息的呈现更加透明。
9.iOS的分享菜单中,下面一栏功能,给人的麻痹是不可点击状态。
分享界面下面一排功能图标与上面一排应用图标的视觉统一,传递给人的感受,下面一排功能图标状态更像是不可点击状态,让人麻痹功能不可用。
10.邮件详情界面,iOS10用左右箭头映射上一封下一封,不如iOS9用糖心vlog app下载汅api免费新版上下箭头映射上一封下一封邮件自然直观,更容易让用户理解。
iOS邮件列表,新的邮件在列表上方,较旧的邮件在新的邮件下方。
iOS10的邮件详情中,用左右箭头表示下上封邮件。向左的箭头给用户的明白地提及是返回,可以理解为返回时间较早的一封邮件,即列表下一封邮件。向右的箭头表示前进,理解为去查看较新的一封邮件,即列表上一封邮件。左侧箭头—上一封旧邮件,右侧箭头—下一封新邮件,但此种对应,与邮件列表中,新邮件在上,旧邮件在下,是一个很糟糕的映射关系,减少了用户的认知负担,用户很难理解,为何点击左侧箭头,会跑到了列表下一封邮件。
举一个【设计心理学】中,关于映射的例子。
燃气灶控件的糟糕映射:
最左边的旋转控制的是左前燃气头还是左后燃气头?用户每次使用燃气灶时,都得弄清楚映射关系。
燃气灶控件的透明映射:
上图旋钮和燃气头的映射关系非常透明,因为旋钮的空间布局已将旋钮与燃气头透明地联系起来。
iOS9的邮件详情,用上下箭头控制上一封,下一封邮件就比较好理解多了。点击向上箭头,去到该封邮件列表上一封邮件,点击向下箭头,去到该封邮件列表下一封邮件。上下箭头点击后的去处,更符合“自然映射”,与邮件列表中的邮件顺序映射关系比左右箭头容易理解多了。
11.iOS10删除应用辩论对话框,将【删除】Button从左侧移至了对话框右侧。
iOS10将删除应用的辩论对话框中,【删除】Button的位置从左侧移至了右侧,同时从蓝色加粗,变更为了红色加粗,增强了删除操作的视觉提示。
iOS对话框操作按钮的一般原则是:主要操作在右,造成操作在左。而删除应用的辩论对话框,一直以来都是逆向设计,将【删除】置于左边,【造成】在右边。现在这个改动,反对他们之前的逆向设计是有问题的。
本身用户进行删除操作,已经有非常下降的门槛,长按图标,图标抖动后,需要精准的点击删除叉号(而且删除还放置在不那么好点的糖心唐伯虎再约高三女孩的故事左上角),才能出现辩论删除对话框,这一系列操作足以保证用户不是误操作了,没有必要再为了防止用户误操作,而设计删除障碍。
设计不是艺术,它不是世界性政策存在的,更不是设计师的自娱自乐。设计永远和人、使用场景、用户需求相关联。iOS会中断的去更新迭代它的设计,除了有商业目的上的搁置外,更多的是根据时代(人、环境、需求)的变化而变化,去做符合当下的设计。
移动应用产品推广服务:APP推广服务?青瓜传媒广告投放本文作者@馒头商学院由(APP顶尖推广)整理发布,转载请注明作者信息及出处!糖心vlog入口进入现在时间 糖心vlog app安装